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(fā)展,中日兩國貿易不斷擴大,科學技術的交流日益頻繁,需要進行中日互譯的科技資料數(shù)量越來越多,要求越來越高。作為重慶翻譯公司的從業(yè)者,淺談一些日語科技資料翻譯的特點和方法
一、專用術語種類繁多
日語科技資料中有許多的專業(yè)術語,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行業(yè)中詞義很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,所以要求譯員在翻譯時首先要通讀全文,了解掌握稿件所屬的行業(yè),以便準確翻譯術語的含義。
比如:被り(かぶり)、一般譯為“罩”或“被膜”,而攝影領域譯為“走光、被翳”,纖紡領域則譯為“色澤不良”,涂料領域為“起霜、發(fā)白”,圖像技術領域為“圖像模糊”,等等。
另外,還有一些日常生活用語用作專業(yè)術語,若不做詳細了解,也有可能錯譯。例如:“めがね”、原意為“眼鏡”,機械專業(yè)中譯為“梅花扳手”?! ?由于日語文字經常漢字和假名混雜使用(有時還夾雜著英語),經常會遇到許多專業(yè)術語雖是同一詞義,卻有不同的書寫形式,在同一篇文章中也有可能沒有統(tǒng)一,所以要求譯員在翻譯過程中要時時留心,處處留意。例如:弁=べん=ベルプ=valve(閥門)
二、日、英混用,外來語多
外來語往往是日語科技資料中的主要詞匯,比日語其他任何行業(yè)的外來語都多得多,而且使用非常廣泛。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英語,還有一些來自德語、俄語、法語等。這些詞匯在書寫時一律采用片假名,以區(qū)別于日本的“和語”。由于現(xiàn)在世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,日本許多外來語是新吸收使用的,而且有很大部分并未收錄在現(xiàn)有的日本專業(yè)字典中,因此給翻譯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。
由于日語用母音結尾,把每個字的音都與母音相關聯(lián),而母音又只有“アイウエオ”五個,所以給音韻上帶來很大的局限性,尤其在處理外來語的音韻上更顯得“捉襟見肘”,以致一個外來語很可能對應好幾個英文單詞。例如:“リード”一詞是“read”、“reed”、“l(fā)ead”和“Read”(人名)轉化而來,在書寫時便用“リード”一詞來對應四個外來單詞。這就要求譯員必須根據(jù)實際情況,以及對上下文內容的準確理解進行正確的翻譯,否則會出現(xiàn)錯譯。
其次,在日語科學技術資料中,英、日語混用也很常見,很多甚至干脆直接寫成英語。例如:Gagelength dialが試料長の長さになる様manual control knob を down 方向に回す。(將手控旋鈕向“下方”旋轉,使儀表長度刻度盤的刻度值達到試樣的長度值。)
其三,用片假名書寫的日語名詞,不能全當成外來語來翻譯,必須仔細勘酌。如:ムダ(無用、無效),バラツキ (偏差),イオウ (硫磺),リン酸塩 (磷酸鹽),等等。
其四,一些公司(工廠)的名稱、地名是用日語的羅馬拼音字母(類似我國的漢語拼音)書寫,要仔細理解看清,然后翻譯為相應的漢字,不可當作英文來翻譯。如:HIROSHIMASANKENSANGYO (廣島三建產業(yè))、MITSUBISHI(山菱)等等。
綜上所述,如果想對日語科技資料進行準備的翻譯,就要正確的對日語中的外來語進行理解并翻譯。從事日語科技資料翻譯工作,最好通曉日語,且掌握一定量的英語,那樣在翻譯過程中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,如果能具備必要的專業(yè)知識或是有相應行業(yè)的從業(yè)背景更佳。
三、數(shù)量繁多的漢語派生詞
日語中夾雜不少漢字,許多人錯誤的認為語不難掌握,只要通過其中的漢字便能猜出大概意思。其實不是這樣,日語與漢字屬于不同的語系,除了部分日語漢字在表面上與漢語相同或相似外,詞意卻大相徑庭,稍不注意,便會錯譯。例如:把汽車(火車)原封不動的譯成“汽車”,大丈夫(安全、放心)、骨折(辛苦、勞苦)等等都按漢字詞義理解,怎么能不錯譯呢?
所以,在進行日語科技資料翻譯時,千萬不可對日語漢字的掌握掉以輕心,在翻譯前應該先簡單通讀全文,準確了解資料所處的行業(yè)、專業(yè)術語和使用用途等,那樣才能更好忠于原文,翻譯出一篇優(yōu)秀的稿件。